数字校园一卡通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文章出处:http://www.nexussmartsolutions.com 作者:李银胜 人气: 发表时间:2008年10月14日
“数字校园”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和信息基础上的虚拟教育环境,目的是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集成、保存、挖掘、传输和应用,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使知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使师生交流与协同更加方便,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教学和管理成本。
我国高校的大规模信息化始于90年代。目前,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的数字校园基本完成了信息基础设施和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己经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例如,清华大学已有700多门课程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有两万多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课程,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管理、教学与服务。北京大学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综合教务、科研信息、设备资产、网络教学和综合信息服务等管理系统。复旦大学校园信息门户实现了应用关联和信息共享,师生员工可以通过统一入口访问集成化、个性化和按需的信息和服务。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初期很难有良好的全局战略。在缺乏可参考成功案例的情况下,数字校园往往对高校的特点、需求、重点没有清晰的认识,而是参考面向企业的人事、财务和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来实施信息化建设。因此,尽管数字校园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随着信息化实践的深入,也暴露出很多的局限和困惑。例如,由于缺乏数字校园整体规划,陆续上马的子系统往往来自不同供应商,技术异构造成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困难,数据冗余度大,形成了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例如,复旦大学的教师数据,在人事、科研、教学等系统中就不一致,而且需要重复输入。
同样,由于信息和技术架构的异构性,在不改造原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很难实现面向广大师生、行政管理人员的协同工作环境。信息安全、权限管理、统一流程、标准规范等的实施也举步维艰,而且不同高校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接口和业务规范。例如,在统一身份认证上,南京大学基于采用的是LDAP+PKI方案,接口子系统通过一个标准的Portlet程序可以无缝地接入其数字校园信息平台。清华大学则为师生提供单一访问点,学生利用IC卡所绑定的电子身份证来访问校园网中的应用和信息。
然而,数字校园的最大困境并不是以上的技术问题,而是服务主体的错位和建设规划的失误。复旦大学李银胜博士认为,高校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核心业务是教学,因此数字校园的核心和切入点应该是教学信息化,首要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广大师生。只有实现教学信息化,数字校园才会卓有成效。忽视了教学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实施效果就会不够理想、投入产出不明显、甚至陷入困境。相比之下,技术异构和信息异构问题可以通过面向服务的架构与集成技术,使数字校园环境变得更加开放和标准,循序渐进地实现信息集成与业务协同。
除了建设规划应该以教学信息化为中心以外,数字校园在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战略方面也存在误区。误区之一是,一些高校凭借自身拥有的雄厚的技术力量,投入巨额资金立项开发数字校园。然而,绝大多数课题组缺乏研制开发大型项目的实践经验,一些高校的个别教师,往往只从信息技术角度看问题,认为开发起来很容易。事实上,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用户业务需求、合理严谨的流程、多角色协同的管理模型,难点是项目管理和产品成熟度。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基于落后管理模式断断续续提供不成体系的大量零散需求,开发人员频繁变动与失控,后续经费日益紧缺,最终会使数字校园建设陷于低潮,或不了了之。
另一个误区是,采购并且完全依赖一些非教育行业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数字校园系统。事实上,教育信息化需要精通教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知识,以及具有清晰战略定位与长远发展目标对专业化公司。调查表明,提供数字校园的绝大多数软件企业没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缺乏对教育信息化业务的深刻、切身体会,研制开发、技术服务往往中途遇到瓶颈、半途而废。
由此可见,为了走出数字校园建设的困境,不但要明确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选择先进的面向服务技术方案,还要选择熟悉高校业务、具有雄厚技术力量、拥有丰富成功案例的供应商。在上海计算机学会举办的“面向服务协同”研讨会上,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专家们对数字校园技术与产品进行了热烈讨论。在该领域的供应商中,上海晨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得到了专家们的较高评价,认为其研制的面向服务教学协同平台和注册即可使用的教学门户,特别是多层次权限管理、智能论文剽窃检查、格式检查等核心专利技术,能够真正体现教学和教师的业务需求、面向服务思想和模式,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